​2019年“感动武职”青年人物(团队)候选人事迹展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9-12-30浏览次数:2336

武职网讯通讯员 周柳感动唤醒初心,道德照亮征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武职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全国文明校园创建中的示范激励作用,发掘武职青年当中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关爱他人和社会,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做出不平凡事迹的青年师生典型,201910月,校团委启动了“感动武职”2019年度青年人物(团队)评选活动。

活动受到全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活动组委会采用个人自荐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预备人选(团队)33个,组委会组织复评、遴选,产生五大类型19正式候选人(团队)。

2019年12月底,组委会采用候选人事迹展示,公众线上线下投票和综合评审相结合的形式,最终评选出机电学院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赛队等8位青年人物(团队)当选“感动武职”2019年度青年人物(团队),纺服学院服设17303班学生李怡等6位青年人物(团队)荣获“感动武职”2019年度青年人物(团队)提名奖。

发现感动,传递感动,践行感动。我们被感动滋养,校园因感动大步前行!


第一部分:“感动武职”2019年度青年人物(团队)


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赛队:技高夺金牌 匠心拓未来

    

    【团队简介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赛队是机电工程学院为冲刺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而专设的竞赛团队。队员由机电工程学院机制17305班学生何靖轩、数控18202班学生龙映谭、数控18201班熊靖康、模具17301班罗文组成。指导老师由赵建林和刘凯担任。

    【感动名片】技术能手 勇夺佳绩

    【典型事迹】

缪力同心,打好组合拳

201812月机电工程学院接到通知,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将于20196月在无锡举行全国总决赛。为备战大赛,机电工程学院制定备赛方案,组建由赵建林和刘凯两位老师指导,何靖轩、龙映谭、熊靖康、罗文四名学子组成的备赛团队。时间紧、任务重、团队磨合不足、队员大赛经验不足……面临重重困难,队员们还是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要争取好成绩为学校争光。

用“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形容他们的备赛状态是再准确不过的。队员们白天上完课,晚上就到备赛场地编写程序和制作工件。刚开始,巡逻的保安大叔误以为他们是混进来的小偷,抓住他们问话。他们经常加训直到凌晨,经常被遗忘在教学楼里,还需要打电话让楼管来开门。来自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是他们刻苦训练的动力,来自指导老师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的技术指导是他们精准训练的向导。他们以集训基地为家,将床搬到场地,将吃住之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复习备赛。没有寒暑假的愉悦,没有周末的偷闲,只有画不完的图纸和编不完的程序,他们默默努力着。

同甘共苦,答好赶考卷

  由于此前,湖北在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没有拿过最高奖,湖北省教育厅对我校这支参赛队给予厚望。武职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赛队的一个神圣使命就是要填补湖北省在该项目的空白。

   通宵达旦、身心疲惫、压力山大,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攻克难关、争取夺冠。赵建林老师为了比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爸妈家照顾;刘凯老师每天和队员泡在一起,还兼任心理导师;队员龙映潭的胃不是很好,训练后期压力太大,胃病越发严重,赵建林和刘凯两位老师给他熬中药调理身体,即使生病,龙映潭也没落下一天训练;队员何靖轩在参赛前的最后一周突发高烧,但他一直隐瞒,坚持每天参加模拟训练,就在离比赛还有三天的晚上,何靖轩突然昏倒,指导老师立即送他前往医院治疗,诊断结果为发烧性昏厥,医生让其卧床休息,他口头上勉强答应卧床休息,然而就在老师晚上去宿舍查寝时,发现他在床上摆满了图纸,看似在休息实则在结题。

不辱使命,摘得最高奖

  训练了千百次,成功总会在不经意间等待着坚持不懈的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他们在苦苦探索、历经磨难之后,终有所获。然而,就在比赛要结束的时候,团队设计的工件出了问题,工件的螺母扭不上去。关键时刻,他们没有慌张、放弃、沮丧,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相信团队合作能够解决问题。最终,经过两天6个小时的紧张比赛,他们代表湖北省赢得了全国高职技能竞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的最高荣誉,摘得全国一等奖,成功填补了湖北省在此赛项中一等奖为零的空白。指导老师赵建林和刘凯获评“全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感动辞】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赛队勤学专攻、负重前行、不负众望、大赛夺魁,成功填补了湖北省在全国高职技能竞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一等奖为零的空白,创造了属于武职人、湖北职教人的光荣与梦想。

熊晓倩:湖北技术能手成长记

    【人物简介】熊晓倩,女,团员,旅游学院酒店管理18303班学生。2018年“湖北技术能手”。

    【感动名片】夙夜在拼,技能能手

    【典型事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89月,熊晓倩考进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心仪的酒店管理专业。入校后,她学习刻苦,专业成绩突出。201811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湖北省选拔赛开赛在即,熊晓倩光荣地入选学校集训队。

从此,熊晓倩开启了魔鬼式的培训生活。每天早800~20:00,培训比赛模块、训练英语口语、练习Opera系统操作……每顿饭的吃饭时间压缩至20分钟以内,还经常因为思考训练内容而茶饭不思。这样训练持续了半个月之后,熊晓倩被安排在酒店顶岗培训,以便更好地掌握实操要领。这一个月里,她每天实习竞赛内容、回复顾客问询、推介旅游景点、接待外宾等,忙的不亦乐乎。特别是接待外宾的工作,对于英语口语的要求格外严格,于是,她利用白天工作之余和晚上休息时间,疯狂地练习口语。

备战湖北省选拔赛的日子,是非常辛苦和寂寞的,训练紧张、压力大,备赛同伴少,甚至在假期都要集训。在201812月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湖北省选拔赛上,熊晓倩荣获了第一名好成绩,拿到了进军国赛的“门票”,与此同时,她荣获湖北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湖北技术能手”称号。

为了备战20193月的国赛,2018年寒假,熊晓倩大部分时间留在学校训练,春节只回家了3天。即便是回家过年的3天里,她每天坚持背诵模拟题。临近比赛关头,指导老师王志毅和韩鹏一遍又一遍地与她演练比赛模块,她几乎能熟背所有模拟题目。

国赛有倩勤为径

国赛备赛压力巨大,训练时长从每天的10个小时增加到12个小时。熊晓倩每天睁开眼睛就是当天的任务安排,脑子里全是需要过关的题目。特别是用英语做旅游推介这个环节的备赛压力更大,需要在五分钟内用英语给外宾介绍一个景点和解答问题。她要面对的对手,不是考过雅思就是出国留学回来的选手,对于一个只是大专生的她来说,没有任何优势。她用了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办法——多次反复背诵,经常一篇文章背诵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做到了5分钟的英语对话背诵不停顿。因为,熊晓倩知道这次比赛不再是只代表自己和武职参加比赛了,更是代表整个湖北省,一刻也不敢懈怠。

在这场中国最顶尖的酒店接待项目技能比赛上,熊晓倩所代表的湖北参赛队荣获第四名。尽管有遗憾未能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但是对于熊晓倩来说,她已经通过大赛平台使自己的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得到了极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她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书写了一名湖北高职生匠人匠心、追求卓越的奋斗画卷。

感动辞】她具备十分的承受力,面对魔鬼式培训毫不退缩;她拥有惊人的自律力,夙兴夜寐孜孜以求;她具有超强执行力,追梦路上奋斗不止。熊晓倩用实力和汗水浇筑了新时代旅游人的勋章。


 1+X”Web前端开发专业团队:打造网络技术专业“金课堂”

 【团队简介1+X”Web前端开发专业团队是学校获批全国首批“1+X”技能证书制度试点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为筹备“1+X”技能等级证书(Web前端开发专业)考试组建的团队。团队导师:邓小飞、何定华、陈皓和任勇,学生代表:网络17304班陈子惠生、网络18303周望生、网络18304班杨柳和杨薇。

   【感动名片迎难而上 直面挑战

   【典型事迹

2019618日,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Web前端开发”专业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业,在10月的全国首批试考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74名学生参加考试,43人顺利通过,通过率为58.11%,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近30%,创全国之最,其中,网络17304班学生陈子惠生以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均接近满分的成绩获得“1+X”技能等级证书(Web前端开发专业)考试全国第一名。两项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0余年的不断探索以及“1+X”Web前端开发专业)师生团队的不懈努力。

十年探索积累,实现跨越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始建于1999年,是全国较早开办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是国家示范性高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建设重点专业。2007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全国率先实施基于真实职业岗位的3E3种工程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和网络安全入侵防御主管。

10余年的探索和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逐步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现有教师专兼职教师3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5名,讲师5名,7名专任教师获得了华为、思科等公司云计算、路由与交换、存储及人工智能等方向的HCIECCNPCCNAHCIA国际认证。

为备战2019年1019日的“1+X”Web前端开发专业的全国考试,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专门选派4名专业教师精英,与学生一起组成备考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内集训两种方式,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

该项考试严格对接互联网行业需求,考查范围广、考试难度大,是一项权威的监测Web前端开发专业学习者能力的考试。面对重重困难,团队师生全身心投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敢于迎难而上,直面高水平挑战,最终赢得了骄人的成绩。

对标行业需求,紧扣“1+X”标准

2007年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国际知名企业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将公司先进的技术标准、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教学标准中,分别建立了“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红帽学院”及“湖北省首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等。

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紧扣《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并将“1+X”证书的18门课程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阿里巴巴、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了“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充分展现出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全国首批试考中获得的亮眼成绩也正是对课程设置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直接检验,进一步凸显了我校国内Web前端开发专业领域的领先优势。

培育“四有”教师,实施“金课”工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10余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育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团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团队不仅注重技术学生技能的夯实,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四有”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思想、意识境界带领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上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专业教育上推进“三教”改革,实施“金课”工程。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和MDP式(课前MOOC、课上Discuss、课后Project)教学模式改革,将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研讨型、启发式、自主学习的模式,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探索非标准化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改变考试的考核内容和成绩评价标准,实施教学过程化考核。立足“三教”改革,全力打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金课堂”!

感动辞】 1+X”师生团队拓展创新,克难奋进,凝心聚力十年路,专心专业谋发展,倾力打造网络技术专业“金课堂”,攀登武职学子技能高峰。

朱青青:与病魔抗争到底的不屈灵魂

    【人物简介朱青青,,团员,机电学院机制18301班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

    【感动名片】自强之星  精神闪光

    【典型事迹】

对抗病魔 ,坚强乐观

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偏远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朱青青家中共有七口人,一家和睦,其乐融融,父母也到了享天伦之乐的年纪。然而,2015年3月,与往年一样的春上柳梢、红枝绿缀,正值高一下学期,忙着选专业、分班、适应新环境的朱青青无暇顾及莫名其妙疼痛的左腿。命运的野兽早已虎视眈眈,在花一样的年纪,她被确诊为骨癌。突如其来的消息给这个可爱天真的女孩子迎头一棒,也给她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打击。接下来,朱青青面对是不停歇的检查、一张张催款单和说来就来的手术,一切都是那么手忙脚乱,令人惊慌失措。

病魔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高中老师同学们一直关注着她的病情并提供了爱心捐款,星星点点汇聚成大爱,伴她走过最初的那段黑暗。大手术面前面临艰难抉择:截肢治疗两万元,保腿治疗却要17万材料费,虽然她的全部条件都适合保腿,钱却是最大的困难!可怜的父母斩钉截铁要求保腿,不能让女儿年纪轻轻就没有腿,这样会后悔一辈子。手术后的第二天,因欠费太多停药,她躺在病床上止痛针消炎药都没得打,忍着锥心疼痛不得已用手机在网上寻求社会各界的爱心组织帮忙筹款救急医药费。她说非常感谢没有被万恶的肿瘤君打败自己,身体的疼痛算不了什么,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爱打败了病魔。

感念恩情,圆梦大学

重获健康后的朱青青时刻提醒自己:善良是一种选择,要记住每一个对你好的人;任何时候不要忘记爱你的人,因为有他们才有了今天的你。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九个月的治疗,六次化疗,三次手术,二十五次放疗,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多到令人打颤!而正是父母的不放弃,老师同学们的关切,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她将用不懈的努力和健康的体魄去答谢父母的爱,回报社会的恩情。

暑气清清,追梦的季节,朱青青排除一切艰难困苦重新回到教室,只为圆自己一个大学梦。为了赶上开学季,朱青青术后锻炼和修养只用了半年,手术后膝盖只能弯曲90°使日常生活多有不便,但她依旧拒绝了父母放弃工作专职照顾的打算。“日子是苦的,但试试看在苦的时候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这是朱青青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89月,朱青青顺利进入武职,主动成为班级里的团支书。在学习方面,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入学后总成绩一直位列前三名,荣获“笃学进步奖”。课余还会帮助班级其他同学复习,跟同学一起分享复习重点,帮他们答疑解惑一起进步,带动班级同学建立良好学风;专业技能方面,她荣获“机电学院技能运动会尺规作图”特等奖和“CAD制图竞赛”三等奖。

克难奋进,自强不息

作为团支书,她积极参加党校学习,并带领团支部成员代表班级参加“活力支部知识竞赛”获得优秀奖。201812月,她被选举为团代表参加我校第七次团员、学生代表大会,20182019年度“五四评优”中集体获得校级“活力团支部”称号,个人获得“校级十佳团支书”和“校级优秀团干”称号。

生活中的朱青青热爱音乐,在社团活动中,她坚持一周两次“工匠之声”合唱团练习合唱,2019428日代表机电工程学院参加“纪念五四一百周年青春歌会”并获得集体一等奖,20195月她竞选成为笛箫协会会长。休息之余,她还承担了一份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工作,于她而言,这既是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更是自己对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追求。

感动辞】 花样年华的朱青青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仿佛命运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她却用励志向上把自己的大学活成了最美的样子。

王平安:克难向上好青年

人物简介王平安,男,团员,生物学院制药18302班学生。

    【感动名片】自立自强  拼搏奋进

    【典型事迹】

出身贫寒,克难志坚

王平安来自安徽省芜湖市的一个贫困家庭,母亲生病、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他从小在农村跟随着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过着“留守儿童”般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中,他母亲头部神经受到重创,落下了精神性残疾,高昂的医药费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201314日,命运再次给这个家庭开了一个玩笑,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父亲在送货时不幸被倒下来的橱柜砸伤腿脚,现如今仅能在家附近打点零工。家庭微薄的收入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王平安没有抱怨家庭的不幸与命运的多舛,他努力拼搏着,他始终坚信“奋斗改变命运,努力成就理想”,只要自己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变好的希望。家里没钱供养他上大学,他靠自己的努力打工换取学费,圆梦大学。

学习刻苦,多面发展

考入大学的王平安深知家庭的困窘,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作为文科生的他学习生物、化学等理科性的知识,学起来十分吃力,但他有空就去图书馆自习,对于不懂的知识点,他查阅图书文献、询问老师、同学,直至弄懂为止。这样他的学习成绩提升很快,专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连续两学期荣获“笃学进步奖”。除了学习努力,他还是一个竞赛积极分子。他参加学校举办的“匠心中国”故事大赛获得二等奖,参加校园“读书文化节”获一等奖,参加学校“英才杯”演讲比赛获三等奖,参加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校赛三等奖,在第五届“互联网+”大赛中获校赛二等奖;参加武汉市科技局主办的“武汉科普讲解大赛”荣获优秀奖。20195月,他还报名参加湖北省第二届“与绿同行”环保创意大赛并获三等奖。

勤于实践 立志成才

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0189月他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建了一个创业团队,为同学们参加“专升本”和英语四、六级考试提供辅导信息。每一年的寒暑假都是他宝贵的黄金实践锻炼期。2018年的寒假,他前往鄂州葛店苏宁华中物流园勤工俭学。每天凌晨5﹕30起床前往工厂,夜晚19﹕30从工厂赶往休息的地方。冬天夜晚格外的冷,虽然添加了好几件保暖的衣物但仍然无法阻挡那刺骨的寒风。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虽自身疲惫不堪,但他时刻提醒着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他一直坚持到了腊月二十八。2019年暑假,他顶着38℃的高温在室外游乐园从事游客接待工作。他说,参加社会实践,让我真正体验职场,早一点自立,就早一点自强。

感动辞】人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是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命运的挑战。王平安把艰难困苦当成人生的财富,将拼搏奋进化作了每天的行动。他用智慧、勇气、品格和奋斗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对家庭的爱和感恩之心,展示了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强大的精神世界。


周文:学生成长“艺”点通

 【人物简介周文,男,34岁,中共党员,艺术设计学院教师,2019年度入选“洪山好人”“敬业奉献”好人。

    【感动名片】匠心育人,敬业奉献

    【典型事迹】

 “憨”老师拉来新婚妻子一起照顾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周文妻子对周文的评价。为了照顾患病的学生,让出自己的婚房主卧,还拉来新婚妻子一起照顾学生。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而艺术学院的教师周文,就干了这么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位叶姓的学生深深的留在了周文的脑海中。原来,周文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位叶姓学生,因家庭原因,患有中度抑郁症和重度哮喘,因担心该生的病情恶化,周文每周都会专门抽时间关心叶同学的情况,与叶同学谈心,做好疏导工作。20194月,叶同学因哮喘缠身,引发抑郁症复发,情绪极度低沉。周文得知后,怕该生出事,立刻将学生接到家中进行开导。由于叶同学是女生,担心学生有什么话不便于对自己说,细心的周文还专门请新婚不久的妻子请假回家照顾学生的饮食,并请与叶同学关系要好的女生到家陪伴。经过长达八个小时的开导,晚上10点左右,叶同学情绪渐渐平复,愿意进食和睡觉。为了让学生睡得舒服,周文特意将自己唯一的一间房间让给学生睡,自己和衣蜷缩在那只能坐人的硬板沙发上,不仅硌背还无法将腿伸直,因害怕突发情况,周文不敢熟睡,上下眼皮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一夜未眠。第二天将其安全交给叶父叶母,并提醒父母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

   为了学生,委屈自己不说,还让新婚妻子跟着受委屈,可是在周文的眼中,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无所谓名利,只为恪守老师的职责,找寻心灵的安慰。

好老师用心浇灌花朵

2015年,他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获得银奖,参加第五届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获国际评委提名奖;20187月,辅导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荣获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第五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赛区总决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总决赛第三名,辅导学生参加2018年度工业设计类专业设计作品大赛荣获一等奖;2018年获得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等。为了更好地把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总结反思是他每天必做的,熬夜备课也是常有的。周文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悉心指导学生参赛,比赛前夕,周文依旧努力备赛到凌晨一点多,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不仅在专业上帮助和引导学生不断进步,更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关爱。2017年周文带领学生参加了全国包装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备赛两周,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只要一下课,周文就在工作室指导参赛小组做一些比赛相关方面的实验,参赛小组由三人组成,其中有一位选手在浙江永康实习,这两周里,周文每天都和这位选手进行视频通话远程指导比赛项目。比赛前一天,有一位选手因过于紧张上火和感冒,周文连夜出酒店去买药,一直做着赛前疏导,直到选手熟睡后周文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假期不休息,全程陪伴指导学生,学生初入工作室时,周文会主动联系往届优秀学生一对一带工作室新生,当一切学习步入正轨后,周文又退到学生身后,做学生的辅导后备军。他一直付出着,默默无闻,静待花开。

秉承匠心时刻敬业奉献

周文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在工作中始终认真听取领导意见和行业建议,积极参与学院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工作室标准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等各方面工作,乐此不疲。期间,他制定了《文化创意衍生项目》、《文创品牌设计》、《界面设计》等项目课程标准;术业有专攻,他潜心钻研学术,2016年参与撰写的《“互联网+时代”高职设计教育服务新农村剪设计文创产业的实践》一文,获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2016年调研课题项目二级重点课题。在周文到艺术学院任教时,正值艺术学院专业改革期间,他协助院长做教学改革,专攻文创产品、品牌设计、界面设计,以企业标准要求各类产品和设计成果,形成课程教学成果的转化。在公共文化区间的设计建造中,周文参与了工学坊一期、二期、三期的建设,得到师生的一致赞同。

感动辞】 育生有爱、教学有法、创作有品。周文,师者如斯,善莫大焉。


军运会开幕式演出团队:开幕式上的“武职之光”

团队简介】历经长达5个月的艰苦训练,来自建筑、电信、纺服、文传、商学院的60名开幕式演员和来自旅游学院的1名开幕式名牌手终于站上军运会开幕式的绚丽大舞台,向全世界推介武汉名片。

    【感动名片】武职之光 助力军运

    【典型事迹】

选拔:精中选精,成就非凡军运

20194月初,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演职人员的招募号角正式吹响,武汉职院的同学们报名踊跃而热烈。经过层层比拼,建筑学院26名同学、电信学院24名同学、商学院5名同学、纺服学院2名同学和文传学院2名同学从近千名同学们脱颖而出,最终入选开幕式演员。旅游学院旅管18202班覃秋莹同学入选开、闭幕式名牌手。

训练:苦中作乐,铸造武职精神

训练从蝉鸣的初夏持续要微凉的秋天,一如既往、风雨兼程。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让同学们身体渐渐吃不消。日夜颠倒的作息使免疫力下降,感冒与发烧去了又来;身体外伤也少不了,轻则皮外擦伤,重则腰肌劳损;几经删减与修改的排练方案,逐渐在消磨队员们的意志。开幕式圆满成功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怀抱坚定的信念,同学们咬牙坚持下来了。

训练虽苦,但也能苦中作乐,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4个多月里,大巴车带着同学们穿越了武汉三镇,打卡了横跨滚滚长江上的众多桥梁,红色的鹦鹉洲长江大桥、白色的白沙洲大桥、橙色的杨泗港大桥、蓝色的网红汉阳古田桥,以及多彩缤纷的武汉体育中心主场馆。每天带着未知的心情去观赏未知的风景,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知的训练。

在训练场上,同学们总是笑容多,因为欢笑可以忘掉训练的疲乏,因为欢笑让他们对训练充满信心。

演出:科教融合,传递和合之道

1018日晚,军运会开幕式在武汉体育中心盛大开幕,世界进入“武汉时间”,武职学子也已整装待发。开幕式上,覃秋莹身着金色中式礼服和古铜色的“编钟”式样半身裙,脚蹬红色绣花布鞋,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自信优雅地引导保加利亚代表队进入主会场。文艺表演中,随着复兴号缓缓驶上舞台,身着黄色上衣和褐色背带裤的演员们精神抖擞的登上舞台中央,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国家建设者的风采。大家手持多变形LED板,在全三维立体式舞台上奔跑,通过组合拼接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剪纸”“中欧班列”“航母引擎”及主题曲里的“璀璨繁花”等造型。

同学们用最精准的动作彰显大国力量,用最昂扬的面貌展示中华民族的磅礴气象,用最美丽的笑容传递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信念!

感动辞】 一场军运,一段故事;一群青年,一曲凯歌。他们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用刻苦的训练为军运会的胜利开幕贡献力量。他们用青春的汗水书写军运的辉煌,用坚毅刚硬的身影追逐和平梦想。

军运会志愿服务团队:聚武职力量 铸军运辉煌

    团队简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服务团队由全校11个二级学院475名师生共同组成,其中开幕式运行中心志愿者375人,军事五项志愿者74人,专业志愿者10名,带队教师16名。

    【感动名片】武职青年 志愿报国

    【典型事迹】

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从武职大学生到军运“小水杉”

2018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接到军运会工作任务后,学校党委将助力做好军运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学校抽调人员组建了工作专班,有关职能部门为参与军运会工作的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做出了妥善的安排。校团委从3000余名自愿报名的学生中挑选了最优秀的学生骨干组成演员和志愿者方队,确保各项工作科学有序、高效优质推进和落实。

小水杉”是武汉军运会官方命名的志愿者昵称。从一名普通的武职大学生成长成为优秀军运会“小水杉”每一名志愿者要完成了12门课程的学习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历经6次线下培训,3次实战演练,一次全真彩排,武职青年才能在军运会中完美绽放。

军运会给我们舞台,我们还世界精彩

1018日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盛大开幕,容纳近6万名观众的武汉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人声鼎沸、气氛热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375名师生参与并服务其中。1018日清晨60024:00,武职“小水杉”们分赴开幕式检票、观众引导、后勤保障、秩序服务等12个志愿服务岗位,为开幕式当天提供志愿服务达18个小时。

在整个开幕式中心场馆中,随处可见武职“小水杉”忙碌的身影,每当中国国歌响起,无论志愿者身在何处,在岗或者休息,都齐刷刷地自主起立注目,恰似一棵棵树干笔直、枝叶齐整的水杉。无论比赛结束得多晚,他们都会自发地搜寻每一个座位,拾起散落的小国旗。

100个日夜,一辈子的荣光。723日起,我校十名专业志愿者就提前上岗,在军运会开、闭幕式中心进行志愿服务,这100余天里,他们每人累计服务时长达700多个小时。每天往返在武汉三镇各个服务点,为开幕式演员做训练安排、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制证、维护开幕式现场秩序、培训赛会志愿者……为军运会奔波的每一天,都是他们唱给大武汉的赞歌,也是献给全世界的温柔。

在服务军运会中收获成长,在志愿服务中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

1019日至1024日,军运会军事五项比赛在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举行,我校74名师生志愿者参与此项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在众多军体项目中,军事五项是其中最精彩、最艰苦、最残酷、最考验军人素质的项目之一。

志愿者分别在赛事的组织处、服务处、综合保障处、反兴奋剂中心、参赛队服务处等岗位进行语言志愿服务,特别是在参赛队服务岗位,学生志愿者一对一服务30余个参赛国,从各国运动员入住军运村,到比赛期间日程安排,最后参赛国离境,我校志愿者细致、精致、极致的服务赢得各个参赛国和军事五项竞委会的一致好评,武职青年志愿者展示了中国气派,彰显了武汉特色,让志愿者成为展示武汉良好城市形象的靓丽窗口。

    军运会志愿服务期间,我校商学院志愿者彭依婷由于表现优异,被新华社采访报道。

武职“小水杉”们用热情的微笑与细致的服务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完美展示了武职人的风采、展现了荆楚风采、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风采。熊熊燃烧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圣火虽已熄灭,军运精神与“小水杉”精神将继续照亮武职学子未来前行的道路。

感动辞】 475名武职“小水杉”登上世界军运大舞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全世界和中国充分展示了武职青年勇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取得了服务赛会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为国旗争了光,为军运添了彩!


武职女排:为武职崛起而拼搏

团队简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女子排球队,成立于2008年,连续12年代表我校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排球比赛,并于2009年至2019年荣获“十一连冠”!组队至今,共有来自全校各二级学院近150名队员,为我校排球队做出了巨大贡献。

    【感动名片】十一连冠 铸就辉煌

    【典型事迹】

顽强战斗,勇敢拼搏

2009年开始到2019年。武职女排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排球比赛十二年之间十一连冠,这仅仅是一份荣誉吗?不,这份荣誉背后承载着每一个队员为之付出的汗水和拼搏。

在来到这个队伍之前,有很多同学都没有接触过排球,没有经历系统的训练。来到排球队,没有双休,队员们每天见到的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与晚上十点钟的月亮。每名队员一进队都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习,需要忍受长时间枯燥的练习。大家心里深深明白,场下上千上万遍的动作练习都关乎着场上的输赢。记得在一次比赛中,因为场上主力队长身体不舒服,对方抓住可乘之机疯狂反扑,一时间场上队员心态发生变化。教练及时叫了暂停,原本不能上场的队员,咬紧牙关告诉教练和队员“我相信我能行,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放弃,加油!”。“武职 加油”口号响彻整个体育馆。比赛继续,每一个队员此时就像身披铠甲的战士,一个个惊险的救球,一次次漂亮的扣杀。气势越打越高,打的对方节节败退,从而最后拿下比赛。这种比赛局面在竞技体育中屡屡出现,可是武职女排凭借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拿下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无私奉献, 坚守一线

   女排队员是来自各个学院不同年级的同学,长期的训练促使同学们从从没有默契的陌生人变为熟悉的知心朋友。女排这个集体像一个家庭一样,充满温馨与感动,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是人物就是家长——可爱可敬的教练。

训练中,教练非常严厉,没做好会被严厉批评。但是每次队员出点什么事,或者身体受伤他总是最心疼。主教练刘刚是从女排2008年创立以来就一直担任排球队教练,除却平时忙碌的工作,每天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女排训练上,长达十几年的坚持更多的是源于对排球的热爱以及队员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武职女排走过了十二年,这里留下每届同学的辛勤汗水和青葱岁月,在这期间队员换了很多届,可是我们的教练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刘刚教练说:“只要你愿意来,我就愿意带。”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一个体育教练坚守的本心。教练谈到:“当今的很多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很多时候过于自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增强责任感以及大局观。”他希望武职排球队能够把学校喜欢排球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女排精神,薪火相传

  2019年,不仅是武职女排取得好成绩的又一个年头,也是中国女排再创佳绩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女排精神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它应该体现在各行各业,它不仅仅代表女子排球,更应该是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是女排团体取得佳绩的不二秘诀;无所畏惧,顽强战斗是武职女排的战斗口号;同甘共苦,团结战斗是大家共同走下去坚定信念。武职女排是一个小团队,在中国女排精神的引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用最后的成绩证明自己留下的汗水,付出的努力一切都值得。武职女排将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忠诚、执着、朴实地继续每一场训练、每一次比赛,在平凡的路上砥砺前行,铸造辉煌,发出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强音

    感动辞】 她们以激情、拼搏、团结、汗水为元素绘制着青春的画卷,以自信和坚持为信念铸就着成功的喜悦。她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体育运动充满了热爱。她们用坚强的意志,在赛场上,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以出众的能力为学校摘金夺银,争光添彩。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二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代表着一个团队。这是武职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精神的武职版!

第二部分: “感动武职”2019年度青年人物(团队)提名奖获得者

李怡:用技能剪裁出梦想霓裳

人物简介】李怡,女,20岁,团员,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服设17303班学生。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武汉市选拔赛第一名,2019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感动名片】苦练技能,好学奋进

    【典型事迹】

艰辛中铸就坚韧

李怡出生在湖北十堰的偏远山区竹溪县,家里被认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承担养家糊口重任的爸爸,既要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又要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李怡早早明白了生活的艰辛,然而生活的困难没有使她失去方向,反而赋予了她坚韧的品格,李怡立志靠知识改变命运。

从小就对服装格外感兴趣的她,心中有一个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梦想,因为家庭困难,懂事的李怡为了给家里省钱,选了学费较低的中职学校学习服装设计。在中职期间,李怡刻苦学习,多次在竞赛中获奖。2017年李怡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考进武职后,她用最快的时间适应了大学生活,她每天第一个到教室,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勤学善思、认真钻研,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每学期成绩都是班级第一,2018年李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笃学进步奖”“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201910月,李怡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苦练中技艺高超

近几年,纺织服装工程学院一直是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代表队的种子选手来源单位。李怡也渴望成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战队中的一员。经过长时间刻苦训练,2019年李怡通过了严苛的选拔,成为武汉职院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集训基地的一名预备选手。

进入集训队后,李怡先是作为候补选手随队参加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105的选拔赛。看到现场选手们的竞赛表现,她的内心更加笃定,只有具备精益求精、把自己的工艺做到极致的匠心精神,才有机会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在此后的训练中,李怡开始了几近疯狂的魔鬼训练,每天除了睡觉和上厕所,几乎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十点都在集训室里反复练习。

20195月,“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大赛”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武汉市选拔赛时装技术项目”两个比赛在即,相差只有十天。为了分秒必争备赛,李怡每天不到六点就在宿舍楼下等待宿管阿姨的开门,每天晚上十点半才回宿舍,甚至把生活用品和被褥搬到了集训室。备赛过程中,一个款式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调整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为了完成任务熬夜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饭。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46届世界技能大赛武汉市选拔赛两个比赛中获得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二等奖、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武汉市选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奋进中目标夺冠

目前,李怡正在和集训队的伙伴们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决赛,每天在集训室练习基本功,画图、立裁、制作工艺零部件,日复一日的反复练习。李怡说:“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会更有底气,才能够在比赛中做到发挥稳定,胸有成竹。现在距离大赛时间越来越近,我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忘初心,扎扎实实去训练,争取能在省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早日代表武职、代表中国冲击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提名辞】不畏辛苦,蕙心兰质,巧夺天工。李怡经历生活的艰辛愈发坚强,天资聪颖又能刻苦练就过硬本领,坚定自己的梦想并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时装技术高水平竞技台上,李怡一定会裁剪出人生的“梦想霓裳”。


杨光明:愿做光明使者点亮武职学子“创业明灯”

 

人物简介杨光明,男,22岁,武汉学子明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9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金奖项目负责人。

    【感动名片】少年立志,创业克难

    【典型事迹】

心中有光,前途闪亮

    杨光明,人如其名,是一个希望自己能给别人带去光明的人。在少年时代,他便立志改善乡村儿童的生活学习条件,他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2015年9月,考入武职的杨光明每天读书学习到凌晨1点,积累专业技术知识,并多次参加各类大赛,他发明的“轻型取物车”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北省一等奖。正当大家都认为今后杨光明肯定要去企业吃技术饭的时候,他却用他辛辛苦苦积攒的比赛奖金、奖学金、打工薪酬合计9万元作启动资金,艰难的迈出了创业的步伐,成为了他所在学院班级创业的第一人。

    杨光明将互联网技术应用确定为自己创业的方向,他奔走于各高校间寻找创业伙伴,组建了武汉学子明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明灯工作室”。2017年随着微信第一个小程序的上线,轻应用小程序正式进入大众视野,看到商机的杨光明,将团队中心完全放在小程序的研发上,希望通过运用轻应用程序来助力传统主体实现“互联网+”线上线下经营。经过10个月的不懈努力,“明灯工作室”终于赶在微信小程序的热潮来临之前掌握了开发技术。随即“武汉学子明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初心不忘,化险为夷

    创业初期,举步维艰。经营模式的摸索、团队的磨合、资金的筹措、管理的调试……重重困难面前,甚至让他的合伙人一度质疑是否应该成立公司。有一次由于公司对外投资,导致现金流锐减,本该续租服务器的资金被迫挪用,导致服务器一星期后过期,公司处在无力继续经营的边缘。正当准备放弃时,杨光明组织几位合伙人促膝长谈,大家对创新的初衷进行了回顾,对公司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最后大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得公司靠着大家的齐心度过了难关。此后,公司从单纯关注利润获得转移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客户实现价值上,公司独立研发的小程序产品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孕育而生并获得更多客户的肯定。

    随着微信小程序跳一跳的出现以及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等巨头的入局小程序,小程序逐渐进入到各类企业和寻常百姓家。杨光明创办的公司也经过2年的打拼,逐渐步入正轨,成立全国首批自主开发微信小程序系统的企业,目前注册资金500万,固定员工20余名,产品服务的企业超过10000家。

杨光明将公司产品打造成为集“信息流”“交易流”“资金流”为一体的互联网轻应用语音方案服务商,其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语音唤醒开发程序的方法及系统”“HTML内嵌式程序功能块组合规范系统”“学子明灯程序模块智能生成系统”颠覆了程序行业底层开发思维逻辑,获得了湖北省科技厅2019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教育厅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资金扶持。

反哺母校,实力爱校

    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省赛在即,杨光明带领学弟学妹组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明灯科技参赛团队”。4月份“明灯科技——让电商回归简单”项目在经历校级评选的激烈竞争,从全校35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项目第一,推荐进入省赛。项目历时4个月,120多天,杨光明带领学弟学妹精细探讨项目计划与实施,分享专业知识和创业心得,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最终从全省7600多个项目中一路厮杀进省30强,通过现场30强路演,斩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金奖。有关情况获得荆楚网、今日头条、新浪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杨光明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代言人。“以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当时代变革的学子;站在社会进步的前沿,做一盏世纪的明灯”是他创办的公司的信条,更是一个优秀校友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提名辞】 杨光明的身上凝结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展现了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非凡毅力,散发了用梦想改变自己、照亮他人的温暖力量。我们要用真诚的礼赞致敬创新榜样,用榜样的力量点燃起武职学子更多创业的梦想。



夏智:心有集体才智报家

人物简介夏智,男,21岁,中共预备党员,计算机学院智能17302班团支书。

    【感动名片】传承奉献,创新创业

    【典型事迹】

当好团支书,建实团支部

夏智从入校起就是智能17302班团支部团支书。他勤动脑,创新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找到大理论的小切口,让支部同学乐学爱学;他肯吃苦,支部举办公益活动的时候,他总是以身作则、带头先干;他爱帮人,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忙前忙后,十分关心体贴;他又讲团结,支部工作和班级工作存在问题和矛盾的时候,他总是能听进建议、取长补短。团支部在他的带领下,支部成员的学习态度端正、支部活动丰富多彩、支部内部建设规范、支部成员积极向上,荣获了多项校内外荣誉。17302班团支部也荣获了先后校级 “红旗团支部”“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他个人在20196月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建好学生会,勤服务讲奉献

    2018-2019学年,夏智兼任了校学生会副主席、创新创业部副部长。在工作上,他协助老师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五四红歌快闪大型拍摄活动、德礼堂校园电影首映、校园创新创业讲座等多场学生活动,丰富了同学们在校文化艺术生活。在生活上,夏智定期向学校领导、老师反馈同学们的情况、问题,为解决部分宿舍的热水供应问题,他积极与管理负责人沟通、联系维修师傅为同学们解决生活困难。负责创新创业部期间,开展多次创新创业讲座,积极配合创新创业学院领导老师的工作,为双创学院输送了一批优秀的部门成员。

他在2017-2018年度学生评议中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2018-2019学年被授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201811月荣获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创业报家乡,青年有担当

20179月,夏智离开家乡黄冈市罗田县胜利镇来武职求学。两年多的时间,他感受到了家乡与武汉发展的巨大差距,这深深地刺痛了夏智的心。他想到自己老家里还有很多没有脱贫致富的乡亲,他们的孩子中有许多是留守儿童。贫穷也许还在乡亲们当中进行着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帮人帮长久。夏智想到了用教育的方式去影响家乡小孩子的思想和行为。20194月,他开始筹建一家职教培训机构,想用近乎公益的方式在暑期举办留守儿童的培训班,教会他们学习方法,传授一些知识以及对他们开展必要的职业启蒙。

从此,他开始为这个想法去准备。他利用空闲时间去筹建这个培训机构,策划教学内容、联系场地、租借设备、组建教师团队......他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场地,他就跑到镇政府和父母所在的村党委去求助;为了让家乡的孩子多接触武汉优质的教师资源,他花重金在武汉城区聘请英语教师、舞蹈歌唱教师;为了帮助孩子们对未来职业有更深入的认知,他跑到学校几十家校企合作单位去找寻一手职业场景资料。他还本着近乎公益的原则,把学费降到了最低,吸引了大批孩子争先报名。

7月,鼎元培训中心正式开班,招收学员128人。为期一个月,他和这批小朋友学习生活在一起,帮他们做饭、给他们烧水,带他们学习掌握外面更宽广世界里的崭新知识,告诉他们未来职场会有的样子,鼓励他们要用刻苦的学习和拼搏向上的劲头去战胜贫困、改变命运、服务他人、造福乡里......

【提名辞】 团支书、学生会成员、创业青年,都是夏智这名高职生的身份名片。这张名片上折射是新时代武职青年“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实践自觉,是“将个人放置在集体”的责任担当,是“小我融入大我,情智贡献家乡”的青春诗画。



曾令司:我是一个兵

【人物简介】曾令司,男,生物学院食品18301专业学生,20169月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应征入伍的舟桥兵。

    【感动名片】刻苦训练 逐梦军营

    【推荐单位】武装部

    【典型事迹】

军旅生涯,锤炼品质

曾令司自小就有一个军人梦,2016年初入大学的他,被军训教官身上独特的军人气质深深吸引,他开始积极搜寻关注征兵信息,在接到学校征兵入伍的通知后,他第一个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他成功入伍。

刚进军营,曾令司因为是学生兵,体能较弱,在队列训练中屡屡受挫。当初那个壮志满怀、意气风发的青年开始怀疑自我,满脸沮丧。下连队后,曾令司了解到自己所在的连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连队,他就暗自下定决心,绝不给连队抹黑,不管干什么事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既然要当兵那就要当“排头兵”。为了改变自己,不给班级拖后腿同时也希望向室友证明自己,曾令司坚持利用点滴时间加班加点训练和学习:每天早上出操前加练三公里;每晚熄灯后,在健身室强优补差、在网络室加班写稿子,转点睡觉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每次体能训练他都坚持比别人多做一倍的量,即使满头大汗,即使疲惫不堪,他从未放弃,只是咬紧牙根,继续着枯燥无味的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新兵比武竞赛中,曾令司取得俯卧撑第四名的好成绩,一改战友们对他的看法,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为了在理论考核中获取一个良好的成绩,每天一有时间就拿起条令条例册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背诵,通过反复练习最终在理论考核中连拿三个满分。

作风优良,全力以赴

他先后参加了“精武-2018”选拔、陆军“条令先行连”比武竞赛和所在部队的军体之星比武竞赛。为了备战竞赛,曾令司练习单杠的时候手掌上都磨出了老茧,茧里还有血泡。他忍着疼痛抓住单杠,血泡破了,血粘在单杠上。最终他获得了部队单杠优胜个人的荣誉。为了备战“工程奇兵-2019”,曾令司所在参赛队伍转移到了训练基地。在这里,每天都要面对5级以上大风、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和冰冷的河水的洗礼,在短短一个月他瘦了18斤。在定向越野训练中,考虑班长体能跟不上,他主动接过班长的枪扛在自己身上。即使是大腿抽筋了,也不放弃。即使是有便车在后面按喇叭他也决不上车,硬是一只腿跳,直到恢复过来。越努力越幸运,正是他这不服输的劲儿和战友们的不懈努力,他所在战斗编组在“工程奇兵-2019”比武中,斩获舟桥渡河编组第一名的傲人成绩。

回归校园,不改本色

在短暂的军旅生涯中,曾令司学到了军人们“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品质。在退伍后,2018年他重新返校学习专业知识。在校期间,他积极影响学校号召,不改军人本色,加入“我的兵”退伍军人社团,备战学校军训工作,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曾令司三年的军旅生涯告诉他“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一切成功的前提。”他以己之力带动班上同学的锻炼积极性,每天晚上都主动带领同学参加校园跑。在同学遇到一些麻烦时,主动用自己在部队的经历和经验开导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到部队里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提名辞】 入伍两年,曾令司笃定从军报国、扎根舟桥、挥洒青春、逐梦军营。退伍归校,刻苦学习、阳光向上、以身示范,蓄势又一次进发。

张帆:教书有爱 育人有情

    【人物简介张帆,34岁,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兼职辅导员。

    【感动名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典型事迹】

胸怀一个教师梦

2009年,张帆在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毕业后,在中兴通立开展和负责项目的技术骨干,但她始终想念着能重返菁菁校园教书。2015年,张帆毅然放弃高薪的工作,通过省直事业单位招考进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一开始走上讲台,张帆是忐忑的,但学生们鼓励的眼神和所在的通信技术教研室同事们的关心帮助,让张帆从教师新人快速成长蜕变,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的认可。

打磨课程教好书

课比天大,学生的事情比天大。她先后担任了《天线与无线覆盖技术》《基于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设计、仿真与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通信基础》《光纤通信技术》《网络传输设备-SDHPTN》《全网建设技术》等多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为了上好课,张帆经常给课程加“料”,常常备课到深夜。她在家里用电视投屏,模拟控制上课的内容、节奏、策略等。要开一门新课的时候,她不落一节地去到同行老师的班上去听课、观摩、探讨,有时也请同事走进自己的课堂,对自己的教学提意见和建议。经过这样刻苦地磨砺,她负责的课程深受学生和老师们的好评,每次教学测评都名列前茅。

如今的她已为专业课程教学、学生管理、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的一把好手。参编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信类“十三五”规划教材1本,参与1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通信工程勘测与概预算》,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4G全网建设赛项获得全国二等奖,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带一路学生邀请赛赛项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

爱生如子好老师

20174月,学院招收了8名缅甸留学生。张帆成为了这8个孩子的班主任。对待这8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张帆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大一学年,由于缅甸留学生需要跟班去光谷东校区上专业课,她带领学生熟悉班车路线、教学楼、食堂位置以及休息区,并且关心每位学生在新校区的适应情况,可谓无微不至。张帆经常要在两个校区来回跑,但是她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担心留学生们的专业基础弱,张帆还特地找了学院最有经验的老师为8名学生补课,还会要求到留学生所在的班级亲自上专业课,课下自己多次给8

留学生“开小灶”。课余时间,她经常找同学们谈心,在欢声笑语中了解大家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为了安排好缅甸留学生的“中国年”,老家在外地的张帆特地留在武汉过年。她给缅甸留学生准备了许多中国传统小吃,并将8名缅甸留学生请到家里做客,跟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提名辞】张帆凭着对教育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职教的信心,努力用心书写教育人生,虽不辉煌,却时时以实际行动演绎一名年轻教师的使命和担当。立足武职,绽放芳华。

 Born to win”竞赛团队:梦想承载着信仰起航

团队简介Born to win”团队是外语外贸学院备战“第一届全国新零售买手创业实战大赛”而组建的团队。队员由外语外贸学院商英17301班学生姜玲玲、宋文亚,商英17302班学生张豆、柯思、柯琪琪组成,指导老师由黄小蕊和聂钟鸣担任。

    【感动名片】生而为赢,不言放弃

    【典型事迹】

心有信念,顽强拼搏

20194月底,“2019年第一届全国新零售买手创业实战大赛”复赛如期而至。为备战这一大赛,外语外贸学院制定了详细备战方案,商务英语专业组建了由黄小蕊与聂钟鸣两位老师任指导老师,通过理论知识笔试和营销思维面试选拔了姜玲玲、宋亚文、张豆、柯思和柯琪琪组成的备赛团队。初夏,伴随着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和夏日的蝉鸣,在外语外贸学院一间办公室里,由五位女生和两名老师组成“Born to win”竞赛团队启航了。

备赛期间,队员们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都是打开网页完成晚上系统生成堆积如山的任务订单。于是,每天上午九点,凌峰楼A座三楼就会出现提着早餐,睡眼惺忪的队员们。她们来到办公室,像机器人一样熟练地开机,打开网页,输入账号密码,点开订单页面。“388单!”不出所料,一个夜晚积压的订单又创了记录。瞌睡虫一溜烟儿跑了,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越早处理完积压的订单,就越早能腾出时间来优化页面,展开新的营销活动。“时间就是金钱,一刻都不能懈怠!”这是队员们发自内心的心声。发单付款是一个极其枯燥、耗时的工作。而且随着比赛进行,订单量增多,处理积压订单的时间占比也不断增加。面对令人头皮发麻的海量订单,团队成员的心中都充满了焦虑。如果不迅速处理完积压的订单,花心思、时间去做优化和营销活动,很容易被对手翻盘逆转,在终点线前翻个大跟头。

绝不认输,胜者为王

在比赛期间,拼尽全力,绝不认输。“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那就要把它做到最好,不能放弃,不能让自己的努力白费。”这是所有队员共同的想法,她们因为这个信念一直相互扶持,咬牙坚持到最后。哪怕是遇到瓶颈期,她们也没有想过放弃,一直想着再坚持一下,只要成功就好了。她们一直在认真的做好每一个分工,每一个计算。她们的目标是拿到大奖,因为目标明确,所以一路披荆斩棘。在这期间,老师们的鼓励与指导,队员间相互分析、研究、打气,确保了前期比赛的领先地位。眼睛花了,揉揉再继续;脖子麻了,捶捶再坚持,每天清晨的订单成了最美味的早饭;清零的待处理客服成了最提神的兴奋剂;每晚她们总是看着比赛暂时领先的结果和持续增加的账户余额傻傻的笑,这笑中有兴奋、有疲惫、还有对背后紧追不舍的对手的忐忑。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比赛最后一天的最后时刻,由于忽视了客户服务这一模块,遗憾的才让对手得以超出零点几分,她们与特等奖第一名失之交臂。在那天公布成绩的时候,等待的过程最是煎熬,恰巧当晚下起了大雨,成员们在办公室等到深夜。一遍遍的刷新着网页,但最后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大家的眼眶都湿润了,抱在一起痛哭。虽然雨伞挡不住大雨,她们浑身湿透的回到了寝室,但她们并没有消沉,她们知道比赛并不只有结果,更是比赛带来的经历,团队的精神和内心被“失败”洗刷后的重生。

结合理论,联系现实

Born to win团队由五位成绩优异的女生组成,几位同学一般考试都是在班级前十之内,还有位同学是所在班级的班长,队员平时关注专业比赛活动,看到自己可以去试试的比赛就去积极参加。她们希望大学期间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是一个方面,而参加比赛就是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运用起来,增加更多的实战经验。等到离开学校的时候自身有一定的实力应对工作上的种种问题。生而忧患,思考人生。在校园之中就有非常强烈的竞争压力,在专业上努力学习,在比赛中,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完善自己。一直奔跑,不曾停留,喊出“生而为赢,我们女子不输男”的口号。

【提名辞】 第一届全国新零售买手创业实战大赛“Born to win”团队,凌峰楼A座联通着全世界,寄托着队员们“跨境电商,服务全球”的梦想。生而为赢是她们的信仰,永不放弃是她们执着的追求!武职外语外贸学子怀着对前路的憧憬与向往,扬帆起航,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追寻更高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