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梅捷
2025年暑期,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育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特色与资源优势,组织10291余名青年、112支实践团队,深入企业车间、乡村田野、社区基层与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开展产业调研、乡村振兴帮扶、红色文化研学、非遗传承与科技普惠等多元化社会实践,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自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师生齐心共力,成果丰硕,多支团队获国家级、省级荣誉。其中,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伴爱同行”志愿服务队入选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实践团队;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青禾计划”志愿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校团委“楚地青苗”社会实践团、建筑工程学院“砼”心筑梦志愿服务队等7支团队获省级志愿服务项目立项,相关活动获湖北日报、荆楚网、中国教育在线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专业赋能乡村振兴 多元助力基层发展
面对乡村电商人才短缺、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等现实问题,各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技术赋能+人才培育”相结合的乡村振兴服务。
7月1日至28日,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伴爱同行”志愿服务队赴恩施州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广。“你好!”“谢谢!”“这是咱们的高山好茶!”等亲切用语在山间萦绕;团队还深入特殊儿童家庭,用手工模型点亮童心,为空巢老人普及反诈知识,让警校联动的温暖在峡江两岸流淌。
校团委“楚地青苗”社会实践团创新采用“新媒体助农+支教赋能”双模式运作。7月2日至15日,新媒体小分队深入湖北秭归水田坝乡,精心制作7部乡村文旅宣传片,开展4场助农直播活动,累计浏览量达2万余次。支教小分队则在马营村开设特色“长江大保护”主题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写下“不用一次性餐具”“严格遵守十年禁渔规定”等环保承诺,将生态文明理念深深植根于孩子们心中。
7月7日至10日,智能商务学院“五峰茶乡,青春接力”实践团队走进宜昌五峰青岗岭茶园,实地学习茶叶采摘与加工工艺,并通过五峰印象公司开启直播带货,线上推广土司大米、高山土豆等土家特产,两场直播累计获15笔意向订单,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7月18日至24日,时尚与传媒学院“毅起新程队”走进武汉市黄陂区院岗村、利川市榨木社区及大塘社区,开展农情调研与直播技术培训,耐心教授村民直播设备操作技巧,并针对当地农产品特点,量身定制农产品IP与推广话术,为当地农户赋能。参训农户黄秀云欣喜地表示:“学会了直播,咱家的土特产不愁卖了!”
红色研学铸魂育人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学校着力推动红色文化育人,组织多支团队通过实地研学、情景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7月7日至25日,生物工程学院“红脉传承”社会实践团赴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实地研学,聆听革命故事,体悟党的奋斗历程。实践团成员以实践日记记录所见所感,将红色记忆深深镌刻在青春血脉之中,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7月12日至13日,校团委“楚地青苗”社会实践团深入秭归红色教育基地,先后走进秭归革命历史陈列馆和夏明翰烈士故里,拍摄两部主题微党课视频,生动再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将这份坚定的革命信仰通过镜头传递给更多新时代青年。
8月1日至15日,时尚与传媒学院“笃学绘声”推普实践团赴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走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和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深切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开启了一场“红色教育+推普助力”双向奔赴之旅。
产教融合拓宽视野 科技创新服务社会
学校推动社会实践与产教融合深度融合,组织团队走进科技企业学习调研,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专业技能。
7月24日至30日,外语外贸学院“语”爱同行志愿团队赴联通(武汉)未来科技城信息体验馆、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华为研究所三家科创名企开展实践学习,重点调研科创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对语言服务、跨文化沟通的实际需求,为后期翻译实践积累真实案例,赋能专业建设。
7月7日至25日,人工智能学院(信创产业学院)“青力青成”社会实践团将AI课堂搬进武汉市洪山社区托管班,通过“云端农场”趣味小游戏讲解云计算原理,用“AI绘画”展示智能算法魅力,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科技的力量。社区陈主任笑称:“原计划30个名额,报名第一天就满了,只能扩招到38人!”
7月14日至19日,商学院群英“会”萃志愿服务队深入交通银行、广发证券(湖北投资者教育基地)和“有家”碳服务示范便利店等金融机构、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践调研,了解行业动态、运作流程及行业痛点、难点,为学生职业规划和专业学习提供现实依据。
志愿服务温暖民心 专业特长奉献基层
各社会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于奉献之中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6月30日到7月11日,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青禾计划”志愿服务队在武汉市九峰街道开展“七彩假期”托管服务,设置LED灯板拼接和太阳能模型等科技课程,将书法、健身操、红色故事宣讲以及爱国主题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活动巧妙融入其中,构建起“科技+文化+思政”教育生态。
7月1日到21日,艺术设计学院“青圭”志愿服务队赴兴山县水月寺镇开启“苔痕计划”美育之旅,志愿者一对一指导孩子们用彩笔在空白纸扇上描绘童趣图案,以艺术点亮童心。
7月5日至12日,建筑工程学院“‘砼’心筑梦”志愿服务队利用7个昼夜,在武汉市新洲区军民村将26.68㎡斑驳老墙绘成“清正廉洁”主题墙,“清正在德、廉洁在志”等字样与荷花图案相映成趣,村民老林称赞:“这墙会‘走路’,把廉教知识送到了娃娃心里!”
7月9日至22日,智能制造学院“智彩‘童’行”社会实践团在宜昌点军区开设爱心托管班,除辅导作业之外,还带领孩子们制作太阳能小汽车,体验扎染非遗,融科技与传统文化于一体。
2024-2025年度,学校团委持续深化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着力构建“1+2+N”实践育人体系,坚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强化“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双支撑,激活基层团支部与实践团队活力,推动社会实践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一支部一特色,一专业一品牌”的良好格局。武职青年将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们以专业服务社会、以科技赋能乡村,在实践淬炼中坚定理想信念,于奉献服务中彰显人生价值,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余娜 责任编辑:娄修明